近日,2024山西碳谷碳索未來大會在太原舉行。省內外政、產、學、研多方創新力量圍繞加快構建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話題,為山西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建言獻策。與此同時,一系列產創融合典型
案例和實用技術成果驚艷亮相,其中,科創城1號
綠色能源島、ISOMAX零能耗建筑中試基地、風光惠民——靈丘
案例等創新應用項目,展示了我省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
零能耗實驗 探路行業未來
在綠谷
碳中和園區,尚風科技與德國ISOMAX團隊共建的零能耗試驗基地分外引人矚目,該基地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設計為兩面全景落地窗,夏吸熱、冬抗寒,目前建筑已運行兩個多月,實測系統24小時用電量僅2.4千瓦時,設計的光伏板為15千瓦時每天,完全能滿足系統用電需求。相比中央空調,每年大約節省3.8萬千瓦時電。 尚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總監孟雅歌介紹說:“為了助力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目標,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發布了一系列政策,
綠色建筑、低碳建筑、零能耗建筑以及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是建筑行業未來的方向。尚風科技多年來一直關注這個行業,并與國內外許多團隊進行了深度交流。最終,我們選擇了與德國的ISOMAX團隊進行深度合作。ISOMAX技術已在國際上實行多年,并在多個國家獲得專利及應用。此項技術的核心在于給建筑加了一個溫障,將太陽能通過地下儲熱系統儲存在地下,并利用逆溫原理和土壤恒溫特性進行冷熱交換,通過設置在墻面、地面及屋面的溫度調節系統形成建筑溫障,中央智能控制系統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進行智能調節控制,并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滿足整個系統的用電需求,從而實現建筑內部恒溫恒濕和近零能耗的目的。”
晉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高峰表示:“綠谷碳中和環??萍紙@是開發區在綠色低碳領域的重要布局和積極探索,園區匯聚了眾多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人才,在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也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開發區各類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為優質的服務,提升開發區的影響力和創新能力,讓更多的創新成果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多能互補 構建智慧新系統
省綜改區科創城1號能源島項目是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在科創城建成的全國實現
清潔能源利用種類最多、能源互補優化技術最先進、供熱系統智能化管理程度最高和單體供熱面積超過百萬的全國最大的能源島。同時,該集團在山西臨汾隰縣在建的一個同規模、同等級的能源島,將用于替代隰縣200萬平方米的燃煤鍋爐。目前,該公司1000萬平方米地熱能開發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20萬噸,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53萬噸,讓30萬居民、5萬工商用戶和300萬人口享受了綠色
清潔能源。 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常務副總裁杜彥青在發言中說;“加強供熱產業新體系的構建,對于實現全面綠色轉型意義重大。我省地熱資源利用空間很大,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約1.28億噸標準煤,占全國可開采總量的18.28%,預期可制冷面積12.27億平方米、供暖面積6.67億平方米。中深層地熱能年開采量是1.35億噸標準煤,占全國可開采總量的7.25%。近日,我省發布了加快城市地熱能發展的實施方案,要用5年到10年的時間達到1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以新技術、
新能源、數字化為特色的八供服務,構建起地熱加多能互補聯合能源低碳供熱系統,即以地熱能為主,加工業余熱、加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組合匹配,通過數字化賦能,形成地熱加多能互補智慧供熱的新系統,克服了低碳能源受日照、風力、季節、地域資源等單體可再生能源先天不確定因素的困擾,提高了地熱能的應用場景。
針對新能源開發實踐,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寇子明認為:“目前,全球的碳排放一直在增加,我國的碳排放也在逐步增加。來自能源領域的碳排放占全國排放總量的77%;工業過程碳排放量占14%;農業及廢棄物碳排放占比分別為7%和2%。一噸碳燃燒一般產生3.67噸的二氧化碳,一噸標煤燃燒產生2.646噸的二氧化碳。一個三口之家每個月大約產生0.53噸的二氧化碳,相當于0.2噸的標煤,這意味著降碳低碳涉及所有人,所有生產生活系統都存在降碳的任務,系統的運行優化顯得尤為重要。”
寇子明建議:“現在有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多種新能源應用開發,但如何集約化利用這些能量呢?最重要的是如何進行系統的運行優化,這就要求必須對負荷側發電、分布式發電、儲能系統進行整體評估預測,找到其變化規律,依據多變量模型實現電力供需匹配。這是實現
節能減排的關鍵。為此,可以建構虛擬電廠運營管理
平臺,將負荷側規律、電源資源規律、儲能技術集成起來,將供電負載規律、供電資源及電價規律相結合,找到平衡點,才能使企業、用戶、發電廠自覺遵循規律,實現顯著節能減碳效果。”
風光惠民 收益實實在在
“靈丘一年只刮一次風,從春刮到冬。”可以看出其風光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靈丘可再生能源裝機持續增長,隨著設備不斷完善,特別是儲能設備的更新,為當地經濟帶來了活力,帶動了新興產業。例如,靈丘的氣候條件接近
北京,加上豐富的風光資源,吸引了算力中心落戶,其中一個數據中心一期已投產,去年一年貢獻了全縣利稅的四分之一。目前,靈丘縣的村莊主要采用租賃屋頂光伏的方式,租賃光伏的總體收入每戶每年約為1400元。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介紹說:“靈丘風光惠民案例就是我們與中國建筑研究院在山西共同開展的一個項目成果。靈丘縣在2019年以前一直是一個貧困縣,當地礦產資源豐富但沒有煤炭等因素,2012年因環保因素關閉了采礦業和冶煉業,一直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2019年脫貧后,靈丘一直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在靈丘的工作主要是推動當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聚焦發電和供熱兩個方面。發電方面主要看可再生能源潛力及其如何惠及當地居民,提升他們的福祉;供熱方面主要是推廣示范光伏加熱泵的冬季采暖技術。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確實在為當地人民的福祉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金智新表示:“要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中國人的手中,那我們面臨的是如何盡快實現各種相關技術的突破。我國能源結構將因為碳排放的雙控舉措而改變,作為煤炭大省,我們應該樹立與多種能源長期共存或深度融合的戰略思想,有序替代,平穩過渡,多能互補。在‘雙碳’目標約束下,強化煤炭煤電企業的優勢互補,加強礦井乏風瓦斯與各種新能源利用,實現經濟發展的節能降碳、協同增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