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間,生態環境部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明確上述信息。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是指企業、機構或個人在沒有強制性要求的情況下,采取措施減少或避免溫室氣體的排放,并將減排量轉化為可交易的碳資產,涉及可再生能源、林業
碳匯、甲烷利用、節能增效等多個領域。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有別于帶有強制減排屬性的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全國
碳市場)。全國
碳市場于2021年上線,首批納入了約2000家發電企業。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當年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明確對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采取備案管理制度,經備案的減排量稱為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
CCER簽發在2015年正式啟動。兩年后,國家發改委以對CCER申報流程進行改革為由暫停簽發,至今仍處于暫停狀態。
根據生態環境部下屬機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統計,在CCER開放審核的兩年時間,總計有1315個CCER項目和7800萬噸的CCER獲得核準。
目前,在包括上海、
北京在內的九個地方
試點碳市場,均可進行CCER交易。各地
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中,也允許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
上周舉行的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稱,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同時透露已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管理辦法》,即將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此次發布的《管理辦法》是對前述《暫行辦法》的修訂。其中明確,不再通過備案形式確定多家交易機構分散交易,而是組建全國統一的交易機構,開展CCER集中統一交易。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已確定為北京
綠色交易所。今年6月底,由該所承建的全國自愿減排
交易系統完成初步驗收,具備了上線運行的基本條件。
《管理辦法》還明確,申請登記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應于2012年6月13日之后開工建設。生態環境部稱,該日期為《暫行辦法》印發實施的時間,標志著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正式建立。
《管理辦法》同時提及,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減排量的產生時間應在中國提出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2020年9月22日)之后。
“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根本目的,應明確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后產生的減排量。”生態環境部稱。
相較于此前發布的《暫行辦法》,《管理辦法》還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
方法學的發布權收歸生態環境部,將統一征集遴選后發布,不再由各
方法學開發者申請備案。
方法學是指導相關領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開發、實施、審定和減排量核算、核查的配套技術文件。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已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生態環境部稱,將擇優發布減排效果明顯、社會期待高、技術爭議小、數據質量可靠、社會和生態效益兼具的行業和領域方法學,逐步擴大自愿減排市場支持領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