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學的概念、內涵
碳中和學是以碳循環為主線,重點研究宜居地球、能源利用、人類幸福的綠色協同與可持續發展,依托五大理論和技術體系支撐,是實現?CO2?利用與“凈零排放”的一門學科。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氣候變化理論、碳平衡理論、能源理論、碳中和經濟理論和戰略理論;技術體系主要包括無碳或減碳關鍵技術、零碳排關鍵技術、負碳排關鍵技術、碳排放評價技術和
碳交易。
碳中和學的理論內涵,包含兩個“動態平衡”:第?1?個“動態平衡”是指一定時期內,全球?CO2?排放量與吸收量達到動態平衡;第?2?個“動態平衡”旨在強調,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達到動態平衡。
碳中和學的技術內涵,涉及?CO2?的產生、捕集、輸送、利用、封存等全過程技術體系,主要有?4?個方面的表現:
1. 減碳技術,以傳統化石能源
節能減排技術為主,涵蓋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節能提效、資源回收利用等。
2.零碳技術,以無碳排放為基本特征的
清潔能源技術,涵蓋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潮汐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時還涵蓋核能、新材料能源以及具備設備智能、信息對稱、系統扁平、多能協調等特征的“智慧能源”。
3.負碳技術,捕集、利用、封存、轉化?CO2?的技術,以及濕地、凍土、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態系統固碳技術。
4.碳經濟技術,主要依賴完善的
碳稅制度、體系化的碳交易市場、公平的復合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調控性的碳財政補貼,以及其他有效的碳產業和碳經濟政策等共同構筑。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