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推動碳權品質認證的「自愿
碳市場誠信委員會」今天表示,世界3個主要核發自愿性碳權的機構已取得新的「誠信」標章,確保自身的碳權認證是有助減排的「真貨」。
當前企業或個人會購買碳權信用額度來抵銷活動所制造的碳排,但先前不乏報導揭露,一些這類
碳交易對環境幾無幫助,也讓碳市場陷入混亂。
為加強碳市場交易的可信度,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去年推出一個新自主性標章,向購買碳權者保證,這些獲得標章的「高誠信」碳權額度的確能實質做到碳抵換、有助落實所標榜的凈零排放。
販售碳權的機構受邀向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提出標章申請。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今天宣布,全球4大自愿性碳市場認證機構中的美國碳
注冊登記簿(ACR)、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和黃金標準(GS)這3家,成為第一批取得「高誠信」標章者。
這代表3家機構所認證的碳權交易品質獲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認可。這3家總計占自愿性碳市場市占率的30%。
ICVCM主席納札勒(Annette Nazareth)表示,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顯示市場對提高碳權認證透明度的期望。
她告訴法新社:「我們樂觀地認為,自愿性碳市場里絕大多數都會想取得標章。」
自愿性市場是一種國家管制之外的補充機制,排放者可透過購買碳權來抵換排放。
納札勒說,除已獲標章的3個碳權機構外,自愿性碳市場里最大認證機構、由Verra所運營的碳驗證標準(VCS)的標章申請仍待她們審核。一旦通過,4大獲得標章的碳權機構將占自愿性碳市場的98%。
碳抵換信用額度(即俗稱的碳權)能由執行減少或避免碳排的減量專案取得,例如植樹或護林。
但批評人士指出,許多減量額度在最好的情況下也都毫無價值,最壞情況下可能有害,因為它們允許主要污染者宣稱達成
碳中和,卻未能減少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
1個單位的碳權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1噸二氧化碳,或避免1噸二氧化碳進入大氣,減量專案需證明如何做到。然而這個領域一直存在巨大爭議,因為一些專案被發現夸大對氣候的益處。
VCS等4大碳權機構都有自身的減排認證認證
方法學。不過納札勒表示,在獲得ICVCM的審核通過前,相關減排專案都不能使用「誠信」標章。
來自「碳市場觀察」(Carbon Market Watch)的杜福芮斯尼(Gilles Dufrasne)身兼為ICVCM提供諮詢的獨立
專家小組成員,她說這個過程有望剔除不良專案。
杜福芮斯尼表示,ICVCM應善盡把關責任,砍掉市場里濫竽充數的減排專案,建立起標章的權威,就有助于建立碳市場的信心,否則若讓市場里90%的專案都過關,這個標章就將淪為廢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