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納入碳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靴子”落地前要將
任務壓力分解成具體行動
鋼鐵行業是我國31個制造業門類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業。全球每年生產和使用高達18億噸鋼鐵,其中有將近50%的鋼產于中國。“根據麥肯錫的預測,若想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那么到2050年,中國鋼鐵行業需要實現近100%的減排目標。因此,不管是從全球升溫目標還是從我國‘雙碳’目標的角度考量,我國鋼鐵行業的
碳減排均勢在必行。”蔣雪梅說道。
“雖然從短期來看,參與碳市場會提高企業的運行成本,但從長期來看,這不僅能夠倒逼企業采用更
低碳環保的制造工藝和流程,還有助于形成以市場化方式淘汰落后產能的有效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讓去產能由政策主導逐步轉向由市場主導,推動我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蔣雪梅表示。
從前期政策風向來看,國家已經在加緊推進將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在2023年6月30日召開的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專項研究第二次工作
會議指出,將盡快確定鋼鐵企業碳配額分配的主要工序、分配基準線及排放量核算方法,完成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初步方案。
“將鋼鐵行業納入碳市場對于實現減排目標至關重要,鋼鐵行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只是時間問題。”蔣雪梅說。
我國鋼鐵行業在參與碳排放權交易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國鋼鐵行業工業化程度高、行業集中度也較高,有一定的人才、技術、管理基礎,比較容易實現對碳排放的量化控制管理。”蔣雪梅表示,但同時,鋼鐵行業納入碳市場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碳排放基礎數據不清。鋼鐵行業如果全面參與碳交易,需要企業建立對應的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但出于成本的考量,加之碳交易納入鋼鐵行業的“靴子”尚未落地,目前大部分鋼鐵企業仍處于觀望狀態,還有許多基礎性工作亟須完善。
二是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我國鋼鐵行業仍以碳排放強度高的長流程為主,粗鋼產能約占90%,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均較高。由于鋼鐵行業競爭較為激烈,整體利潤空間不大。鋼鐵行業被納入我國的碳市場,會推高企業的生產成本,使得企業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三是出口形勢可能會趨于嚴峻。目前,東南亞地區鋼材產能快速增加,出口也呈增長之勢,鋼材產品質量逐漸提高,品種范圍也在逐步拓寬,同時日韓為保證鋼材出口份額,也在適度下調出口
價格,疊加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推進,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中國鋼材出口成本優勢逐步下降,出口競爭力將受到挑戰。
“我個人認為,鋼鐵行業不太可能在今年底之前就被納入碳市場,政策會給行業留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在等待‘靴子’落地的時間里,鋼鐵企業最需要做的是意識到即將到來的變化并主動擁抱這種變化,將任務壓力分解成一步一步具體的行動。”蔣雪梅總結道。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